您好!欢迎访问花溪区贵州立信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欢迎来电咨询:15823232345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花溪区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中应急预案的事故操作规程

花溪区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中应急预案的事故操作规程

文章出处:huaxiqu.gzlxgs.cn | 发布时间:2025-09-22 13:45

花溪区房开资质代办花溪区房地产开发资质代办花溪区建筑资质代办

危险化品经营许可证中应急预案的事故操作规程,是指在发生危化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突发事故时,为控制事态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确现场人员“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的标准化行动指南。其核心是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全程受控,通常围绕“预警与接报、现场初期处置、应急救援升级、后期处置”四大核心环节展开,具体简述如下:
一、预警与接报操作规程
此环节是事故处置的“启动键”,核心是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响应及时。
事故预警:现场人员通过感官(如闻到刺激性气味、看到泄漏液/烟雾、听到异常声响)或仪器(气体探测器、液位计、温度/压力传感器等)发现异常,立即判断是否构成危化品事故(如泄漏量是否超标、是否有扩散风险),并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如现场声光报警、呼喊示、对讲机通报)。

2.信息上报:预警后,发现人需向现场负责人(如班组长、车间主任)或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报告内容必须包含“5W1H” 核心要素:

 what(事故类型:泄漏/火灾/中毒等);

 where(准确位置:XX 储罐区 XX号罐、XX 车间 XX设备);
 which(危化品名称:如氯气、甲醇、硫酸等);

 when(发生时间);

 who(报告人及现场受影响情况:有无人员伤亡、大致人数);o How(事故现状:泄漏量、扩散方向、是否伴随火灾爆炸等)。

3.接报处置: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核实信息,根据事故等级(企业需提前划分一般、较大、重大等级)启动对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应急小组(如抢险组、疏散组、医疗组、警戒组)待命。

二、现场初期处置操作规程
此环节是控制事态的“黄金窗口",需由经过培训的现场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核心是“先控后处先保人再保物”。
1.个人防护与安全确认
现场人员必须先穿戴对应级别的防护装备:如接触腐蚀性危化品需穿防化服、戴防酸碱手套;有毒气体泄漏需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而非过滤式防毒面县,避免缺氧风险);火灾现场需穿防火服、戴防护头盔。

确认现场环境安全:避开危化品扩散方向(如向下风向撤离/处置)、远离火源/电源(尤其针对易燃危化品)、检查应急通道是否畅通。

2.核心处置动作(按事故类型分类)

事故类型 关键操作规程

泄漏事故

           1. 关阀断源:优先关闭泄漏点上游阀门(如储罐出口阀、管道阀门),切断物料供应;
           2. 围堵收容:用沙土、沙袋、吸油毡等围堵泄漏液,防止流入下水道、河流或扩散;
           3. 稀释中和:腐蚀性泄漏(如强酸)可少量用弱碱(如小苏打)中和,需避免剧烈反应;
           4. 通风驱散:有毒气体泄漏需开启现场排风系统,严禁人员滞留密闭空间。


火灾爆炸事故

                               

           1. 灭火初期控制:小范围火灾用对应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用于油类 / 电气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精密设备火灾),

               严禁用水扑救遇水燃烧危化品(如钠、钾)火灾;

           2. 冷却保护:对未燃烧的储罐、设备喷水冷却,防止高温导致爆炸或火势蔓延;
           3. 断料泄压:关闭燃料供应阀,对压力超标设备开启泄压阀,避免爆炸。


中毒窒息事故

                              

           1. 转移救人:佩戴防护装备后,将中毒人员转移至上风向、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

           2. 急救处置: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严禁盲目喂食饮水;
           3. 阻断毒源:同步启动泄漏处置(如关阀、通风),防止更多人员中毒。

3.现场警戒与疏散
警戒组立即划定警戒区(根据危化品性质、扩散范围确定,通常设置警示带、警示灯),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禁止使用手机、明火等可能引发危险的行为。
疏散组按照"上风侧、就近安全出口、不乘电梯"原则,引导现场人员有序疏散至企业应急集合点,清点人数并上报指挥中心(重点确认是否有遗漏人员)。
三、应急救援升级与协同操作规程
当初期处置无法控制事态(如泄灄量增大、火势蔓延、有人员被困),需立即启动升级响应,核心是”内外部协同、专业处置”。
1.内部升级:现场负责人向企业应急总指挥报告,请求增派内部救援力量(如专职消防队、技术专家),调用备用应急物资(如更多防护装备、大型堵漏设备、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资)。
2.外部求援:总指挥根据事故等级,立即向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医疗急救中心、环保部门等报告,说明事故详情、已采取措施、需要支援的内容(如专业堵漏队伍、解毒药品、环境监测设备)。

3.协同配合: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后,企业需提供详细信息(如危化品 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现场设备布局图、泄漏点位置),配合专业队伍实施处置(如大型火灾扑救、深井/密闭空间救援、有毒气体洗消)。
四、事故后期处置操作规程
事故得到控制后,需做好收尾工作,核心是“防止次生灾害、查清原因、恢复秩序”。
1.现场清理与检测:由专业人员对现场残留危化品进行收集、处理(如中和、焚烧、专业回收),严禁随意倾倒;环保部门对空气、水体、土壤进行监测,确认环境指标达标后方可解除警戒。
2.人员救治与安置:医疗组配合医院做好受伤人员后续治疗跟踪,对疏散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确认安全后组织有2序返回。
3.事故调查与总结:成立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如人为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管理漏洞),出具事故调查报告,明确责任;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修订不完善的环节(如补充应急物资、加强特定场景培训)。

4.恢复生产准备:对受损设备进行检修、检测,清理现场后,经安全部门验收合格,方可逐步恢复生产
核心原则总结
危化品事故操作规程需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协同联动"原则,且所有操作必须基于人员培训合格、应急物资到位、预案演练熟练的前提 -- 只有通过定期实战演练,才能确保规程落地见效,真正提升事故处置能力。
危险化品经营许可证

(此内容由huaxiqu.gzlxgs.cn提供)
返回列表